研究揭示不同物候季牦牛脂肪沉積特征及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牦牛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在一年中不同物候季(枯草期-豐草期-枯草期),牦牛脂肪沉積能力存在一個增強到極值之后減弱的變化趨勢,這種變化主要是通過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信號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信號調控來實現。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家畜科學雜志(livestock science)》。
牦牛以自然放牧為主,體內脂肪沉積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牧草是一個最為直接的因素,而牧草品質又和季節密切相關。全面系統地探究從4月到9月底(枯草期-豐草期-枯草期),放牧牦牛體內脂肪沉積特性及其調控機理的研究,探索放牧牦牛脂肪和肉品質的相關性,對于牦牛遺傳育種、健康養殖等都有著積極作用。但目前國內外不同物候季牦牛脂肪沉積特征及調控機理尚不清楚。
為了回答這一科學問題,蘭州牧藥所牦牛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在青海省海北州實驗基地以4月、8月和9月放牧牦牛為對象,開展了不同物候季放牧牦牛脂肪沉積特性、脂肪與肉品質之間的相關性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從4月到9月底,放牧牦牛體內脂肪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脂肪沉積的速度逐漸增快,達到一個最大值之后變慢。放牧牦牛背最長肌中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逐漸降低。隨著脂肪含量的提高,背最長肌嫩度、亮度、大理石花紋得分都得到了改善。肝臟中脂肪合成、血液中脂肪和脂肪酸轉運增加到一個最大值之后,逐漸減弱。與4月相比,8月放牧牦??梢詮哪敛葜蝎@得更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脂肪組織中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信號被激活。8月之后,放牧牦牛體內瘦素水平降低,脂肪組織中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信號受到影響,并在后期脂肪沉積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現代農業(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白雪)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1141321002791